Social Photography
Kay Yuen Siu-kan 1010111560 MA in Journalism
![]() |
西洋菜南街﹣旺角行人專用區 |
在這個社區才居住兩年,漸漸對這個地方產生了好奇心。一星期總會走過西洋菜南街好幾次……而每一次吸引我眼球的,並不是開完一間又一間的家居電器數碼產品連鎖店或化妝美肌專門店,也不是在行人專用區上「搵食」的「賣藝者」和電訊網絡推銷員,而是那一幅又一幅,誇張得看不到天空的「招牌廣告山」,和那一個又一個誇張得連行人路也被淹沒的「易拉架海」,那可是真真正正的鋪天蓋地,消費資訊充斥著每一個空間……
為何「那山那海」要以近乎強暴的力量去衝擊我們的眼球?無他,因他們正期求途人多望他們一眼,並跟隨他們所指示的地址,在「這山這海」中找到「上樓」的位置。
「上樓」尋找消費品,是香港存在已久的消費行為模式,八十後的我,可以大膽的說,自初中有消費認知以來,不論是吃飯或與朋友聚會、剪髮、看書、甚至買日用品,也離不開要「摸上樓」。
![]() |
看不到天空的「招牌廣告山」 |
![]() |
行人路也被淹沒的「易拉架海」 |
樓上舖的形成,多歸咎於地舖和商場舖的租金上漲,店主在無法負擔昂貴的租金下,紛紛轉向樓上發展。不論書店、髮型屋、美容院、時裝店及咖啡屋等,均向上發展,在一些人流旺盛的地段,即使是國際連鎖食肆和企業也避不開要「上樓」發展的命運。
是次嘗試以相片圖輯的模式,來綜合對樓上鋪的看法,當中造訪了不同類型的樓上鋪,包括書店、髮型屋、行山露營用品專門店、「手作」時裝店和制服派對服裝專門店。
鋪天蓋地,消費資訊充斥著每一個空間…… |
樓上舖的生態
是次研究範圍,先是籠統地把樓上舖分成兩種:有電梯和無電梯兩種,且看兩者在租金價格、宣傳手法、店舖歷史、能否吸引街客/旅客上樓、與上下層和比鄰店舖的關係等。
有電梯的樓上舖
|
無電梯的樓上舖
|
||
租金價格
|
租金價格與樓層的高低關係不大
|
租金價格與樓層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
|
|
租金較受比鄰店舖的種類影響 (例如, 同一樓層, 若存在財務公司, 租金價格也會因此下降)
|
比鄰的商店種類, 不會直接影響租金價格; 相對有電梯的樓上舖而言, 無電梯的樓上舖比較獨立
|
||
越近電梯的單位, 租金呎價越高; 相反, 距離電梯越遠的單位, 租金價格相對便宜
|
越近地面的單位, 租金越高; 相反, 越高層的單位,租金價格相對便宜
|
||
宣傳手法
|
網上平台
|
十分依賴網絡,會自設網頁和討論區,利用 Facebook來建立 Fan Page,有目標地吸引消費群,時常把新到貨品上載到網頁之上
|
沒有自設網頁,亦較少利用網絡,但偶爾也會利用社交網頁,作為與會員聯絡和溝通方式
|
櫥窗
|
沒有櫥窗
|
利用浮誇的櫥窗裝飾作招來,利用視覺元素吸引客人登門造訪
|
|
廣告版
|
鮮用廣告版作宣傳
|
會用大廈外牆的廣告版作宣傳,同時,亦會利用樓層與樓層間的牆壁和梯級作廣告之用
|
|
易拉架
|
多在行人專用區,以易拉架作宣傳,並聘請專人看守易拉架,免得易拉架被食環署沒收,及被票控和罰款
|
較少用易拉架作宣傳,因易拉架或會令店舖形像受損(形像變得低俗)
亦有曾利用易拉架宣傳, 但因受過票控,最終放棄使用易拉架作宣傳物品
|
|
派傳單
|
傳單派發不只限在街上,也會在鄰近店舖內擺放作宣傳之用
|
季節性的傳單派發(旺季時在街上派發)
|
|
節扣優惠
|
季節性節扣優惠(淡季大特賣)
|
節扣優惠只給予舊客戶、學生或團體使用
|
|
其他
|
扮鬼扮馬,吸引途人目光,以達至宣傳功效
|
會員制度
另提供免費食品和飲品予顧客享用
|
|
店舖與樓層的關係
|
有電梯的樓上舖,店舖的位置並不會受樓層高低所限,
但樓層與樓層間的關係是斷層的,逐層停頓的電梯,限制了消費者在大廈的行走模式,因為除了電梯之外,並沒有別的途徑可以進入其他樓層的店舖(因較少人會使用走火梯在大廈內行走)
|
無電梯的樓上舖, 店舖的位置,樓層絕不過三;
無電梯的樓上舖,因體力所限,要客人拾級而上,故不會達到太高的層數
另外,店舖與店舖間是以同一條樓梯貫穿,所以上下樓層的店舖是連繫的
|
|
與比鄰店舖的關係
|
與比鄰店舖關係異常密切,會互相利用對方的店舖擺放宣傳物品,好讓客戶在同一樓層吸納不同樓層的資訊
|
獨立相處, 河水不犯井水,各自有宣傳的空間和位置,不會佔用他人店舖的空間作自家店舖宣傳
|
|
街客或旅客會光顧嘛?
|
較少造訪有電梯的樓上舖
|
會有街客或旅客光顧
因應不同類型的店舖,光顧的比例不同
|
|
店舖歷史
|
相對較短, 兩年至三年店舖營運經驗
|
店舖歷史相對較長, 六年至十年的店舖營運經驗
|
無電梯的樓上舖, 店舖的位置,樓層絕不過三 |
有電梯的樓上舖多在以易拉架作宣傳,並聘請專人看守易拉架,免得易拉架被食環署沒收,及被票控和罰款 |
街客/旅客會因為大型廣告版所給予的指示,登門造訪樓上舖 |
樓上舖的生存之道
文中較早前已說,基於地舖及商場舖的租金上漲,樓上舖的租金較商場舖的租金便宜,故吸引了不少創業者轉向樓上舖發展。不過,樓上舖並不如地舖那般,生意上可佔盡優勢,樓上舖失去了像地舖的人流數量,少了街客的支持,靈活性和促銷能力較低,營業額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樓上舖的創業風險亦較大,要令生意上軌道,樓上舖除了要自立門戶,靠特色,亦要考慮店舖的位置及服務質素,才可突圍而出。若要在行內生存,不單要靠口碑,雜誌廣告,網頁和在社交網站做宣傳,派發傳單,打折扣,不斷更新產品,開拓客源,甚至百般討好業主,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政府自二零零零年設立旺角行人專用區之後,二零零三年又開放自由行來港消費,西洋菜南街的樓上舖租金,在過去十二年,由呎價八元颷升至近年最高的六十元,在面對近年租金颷升的壓力下,令來本在這街上紮根已久的小商舖被迫搬遷甚至結業。此外,二零一一年五月,最低工資實施後,更令中小企老闆的營商壓力百上加斤,在面對營運成本不斷颷升的壓力下,小商店何以生存?
以下是綜合了多家樓上舖的營運手法,列出六點樓上舖的生存之道:
1.
與業主保持良好關係:除了準時交租金之外,也要時常與業主保持友好關係,當中不乏噓寒問暖,互相送禮。假若單位有小毛病發生,如冷氣機滴水,會自行維修,盡量不會打擾業主,做一個好租客,為求店舖租金維持在合理水平
2.
割鋪分租,以「租上租」來減低營運成本:然而,樓上舖的分租方式有別於地舖/商場舖
。像Goodbuy Goodbye 的例子:店主將一個單位分租成六份,並與志趣相投的創業者/設計者一同承擔租金,每月以特定的主題把六個不同風格的產品和諧地結合。一來創業者/設計者們可以減低營運成本,二來不同風格的品牌和不同種類的產品能給予消費者有較寬闊的選擇。
3.
建立特色或親民小店,期求客人再次光臨:樓上舖為了令自己有別於「一買一賣」的服務方式,有的樓上舖會利用社交網站與客人們在網絡上多交流溝通。另外,也會設立會員制度,除了會員有特定的節扣優惠外,店主們會用各種的方法令會員們可以聚首一堂,例如設立會員活動,務求與會員們多加交流,與客人熟絡,變成好友關係。也有,在裝修上特設一張沙發給客人們舒適地坐下,甚至在店內向客人提供免費的餐飲服務,令客人可以長時間逗留在店內,為的也是建立親切感。
4.
把生意和服務範圍變更多元化:有的樓上舖,不單只做銷售,亦會做教育,例如:開設補習班或語文班、山藝研習班、書本製作班。同時,亦會開拓產品設計研發、產品寄賣或代理,務求令生意更為多元化,開拓收入來源。
5.
親力親為,利用家庭成員作店員,以減低工人薪金的支出:自二零一一年五月政府實施最低工資後,中小企老闆們的營運成本上漲,有見及此,老闆們只好「唯材是用」,大減人手,員工們的工作負擔和壓力自然有增無減。
6.
佈天蓋地宣傳法:利用櫥窗也好,廣告牌也好,易拉架,傳單戰術等等宣傳策略,樓上舖也就少不了要向走在街上的人吶喊,期求他們能留意到樓上舖的存在。
![]() |
利用浮誇的櫥窗裝飾作招來,利用視覺元素吸引客人登門造訪。 此外,店內供免費的食物和飲品 (左上:鏡框上的資訊),獨立電視機予客人享受,同時亦不乏為店內代理的產品作宣傳 |
為了減低營運成本,老闆們只好「唯材是用」 |
![]() |
店主將一個單位分租成六份,並與志趣相投的創業者/設計者一同承擔租金, 右下:每月以特定的主題把六個不同風格的產品和諧地結合。 |
![]() |
把生意和服務範圍變更多元化:不單只做銷售,亦會做教育,例如:開設補習班或語文班 |
![]() |
有電梯的樓上舖與比鄰店舖關係異常密切,會互相利用對方的店舖擺放宣傳物品,好讓客戶在同一樓層吸納不同樓層的資訊(肖像相:老闆背後的牆上擺放著其他樓層的宣傳單張) |
![]() |
設立會員制度(右下),除了會員有特定的節扣優惠外,店主們會用各種的方法令會員們可以聚首一堂,例如設立會員活動,務求與會員們多加交流,與客人熟絡,變成好友關係。 |
樓上鋪理想型 (Ideal Type)
經過初步的造訪,發覺髮型屋、書店和小眾趣味專門店,均是樓上舖時常會出現的商店。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把研究的範圍收窄至這三個種類的店舖,期望在造訪的過程中,能得出有趣的研究結果。以下是粗略地把一些店舖特色記錄下來:
1.髮型屋
樓上髮型屋是香港固有的文化,上至高級的 Private I、Hair Culture;下至舊區的住宅大廈,樓上髮型屋都是無處不在。而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舊式唐樓,更差不多每兩幢唐樓就有一間二樓(有時是三樓)髮型屋。
大概因為剪髮需時,簡單如洗、剪、吹,最快也得花上半小時,若要燙、電、染、漂的話,隨時用上三至六小時之久。正因髮型屋會令客人長期待在同一個空間,髮型屋會備有大量的雜誌、電影、音樂、電視劇,甚至食物和飲品予客人免費享用。
剪頭髮除了是一門手藝以外,也要照顧髮型潮流,處理客人的需要。管理一間髮型屋,不但要應付時常加租的業主,亦要體諒伙計,為了令客人時常光顧,髮型屋會想很多方法,令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態度和善之餘,偶爾的節扣優惠更不能缺少。
2.書店
在旺角西洋菜南街上的樓上書店,早於 1950年代已經出現 。樓上書店通常設於唐樓之內,原因是租金較便宜。然而,近一兩年書店經營環境非常惡劣,租金因自由行及設立行人專用區等措施而屢創新高,一間又一間的樓上書店更因此而結業。近年,在旺角行人專用區樓上舖的租金達至數萬元,令書店難以負擔,而且因書本有定價,賣書毛利不高,加上人民幣升值,令經營十分困難。此外,隨著電子書慢慢普及,出版業逐漸萎縮,國風堂書店的馮先生甚至預測:「或會在兩年後關門大吉,因為根本無法經營下去。」
3.小眾趣味專門店
小眾趣味專門店設在樓上鋪,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們較多利用網頁和社交平台作宣傳,而消費者均是有目標地去尋找他們的踪影。對於小眾趣味的消費者來說,「捐窿捐罅」去尋找他們的心頭好,是一個愉快、「過癮」、甚至是刺激的經歷,相對其他商店,小眾趣味專門店不用煩惱如何吸納客源,因為願者上釣。
故此,他們的宣傳策略、口碑及其店舖的專業程度相對重要。另外,會員制度的設立,可以令他們的客戶,有共同分享的空間和平台,透過會員活動更可以互通訊息,令生意長做長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